近日,王宁利教授接受了眼科权威杂志《theOphthalmologist》副主编PhoebeHarkin的采访。
谈及孩提时代,王宁利教授深情回忆到,“《十万个为什么》是我看的第一本书,它是我认识世界的窗户,徜徉在书的海洋里,我渴望成为一名科学家。长大以后,我开始欣赏艺术并且迷恋SalvadorDalí的画作,用笔触描绘一个超越想象的世界是一件神奇的事情,所以我又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在高考的十字路口,王教授发现艺术家之路戛然而止。阴差阳错下,他走上了医学的道路。“医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王教授如此总结到。
行医就像爬山,翻过一个坡又有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在等你挑战。对王教授而言,这几十年的行医路就是一个不断攀登、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从青海到中山,再到同仁;从眼科主任到院长,每一次成功都见证了王宁利教授无数辛勤的努力和汗水。在王教授的带领下,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得以建立。十年磨一剑,眼科中心从一个临床中心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临床和科研于一体的团队。
王宁利教授毕生致力于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闭角型青光眼的致盲率降低了50%。随着先天性青光眼儿童MIGS手术的推行,青光眼手术成功率达到90%。青光眼人工智能眼底筛查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偏远地区进行青光眼筛查越来越便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意味着农村地区基础眼科护理实现了基本全覆盖,远程眼科中心进一步提高了眼部护理的便利性。
跨筛板压力梯度学说的提出是王宁利教授最引以为豪的成就,这解释了正常眼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的原因并证实了低颅压是正常眼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
未来,王教授渴望在青光眼基因治疗方面有所突破,期望通过基因修饰和靶向干预为青光眼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过去的一年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王教授也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他热上了骑行这项运动,骑行使王教授拥有了更健康的体魄。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王教授完成了环绕中国五大名湖的骑行,参加环法自行车赛是他接下来的目标。
王宁利教授骨子里是一个温柔的艺术家,达芬奇是他钦佩的人,最近他将马丁·克莱顿的《达芬奇爱上人体解剖》翻译为中文。
请描述一下您心目中完美的休息日是什么样的?
“伴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醒来,心情愉悦地迎接新一天的到来。白天我会和朋友去户外骑自行车。晚上我会看一本书或者看一部电影,在度过充实的一天后进入香甜的梦乡。”
翻译:李茹月
编辑:李茹月甘嘉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