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眼压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RetinaChina精彩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美国气象学家EdwardN.Lorenz在年提出了“蝴蝶效应”,指的是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在的RetinaChina上,来自上海医院的许宇医生给我们展示了一起类似“蝴蝶效应”的案例,用来警醒年轻的眼科医生,手术无大小,时刻需谨慎。

一例“平凡”的病历

上海交通大学接收了这样一名患者:马某某,男性,14岁,因“右眼玻切术后6月,发现下方视网膜脱离”到院诊治。既往史:年1月于外院诊断为“双眼FEVR、双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和.3医院分别行左眼PPV+硅油和右眼PPV+注气术。眼部检查:VOD0.2VOSLP右眼晶状体后囊混浊,下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晶状体白色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在完善了术前检查后,拟于年9月21日行右眼晶状体咬切+PPV+激光+注油术。

图1:术前右眼眼底照相

“蝴蝶”出现,煽动翅膀

扫码观看手术视频

手术中发现眼压低,玻切穿刺刀很难做穿刺口,什么原因?手术医生思考,这是一个“水眼”、又有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玻切穿刺刀不是全新的,可能是导致眼压低、穿刺口难做的原因。因此手术医生往玻璃体腔注入1ml的BSS,并换了新的玻切穿刺刀,眼压仍然低。手术医生心感不妙,怀疑是否为麻醉的原因。果不其然,手术中发现后极部有2个伤口,原来助理在主刀医生手术前的不正当球后麻醉操作引发了这起贯通伤!伤口处正哗哗冒血,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幸好,凭借主刀医生丰富的经验,顺利处理了伤口,完成了手术。

图2:手术中发现因球后麻醉导致的伤口

图3:手术后1个月右眼眼底彩照

彼岸“风暴”的来源

这次眼压低的原因,就出于一次不起眼的球后麻醉。球后麻醉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球后出血/皮下出血、一过性黑矇、视网膜动脉、静脉栓塞、眼心反射、眼球穿通伤——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脑干麻醉——最严重的有致命风险的全身并发症。作为眼球常见操作,虽然球后麻醉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一旦发生眼球穿通伤等并发症,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在此,许宇医生为我们分享了球后麻醉的操作锦囊:

思想上充分重视球后麻醉的操作,特别是高度近视、独眼等

熟悉眼球及眼眶的解剖结构,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动作轻柔徐缓

尽可能使用钝针头

球后针头不宜扎太深

注药前应回抽,无回血后方可注药

及时发现,积极处理

图4.球后麻醉的正确方法(图片来源自丁香园)

小结——手术无大小,时刻需谨慎

作为一名医生,需时刻警醒自己,做任何操作都要小心谨慎。一次不经意的失误,就有可能造成让你后悔终身的“蝴蝶效应”。

专家简介

许宇,女,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眼科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视觉康复学组委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EdwardHarkness眼科研究所博士后。擅长常见小儿及成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和遗传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治。对其他眼科常见疾病如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知名眼科杂志上发表论文近20篇。多次在国内外眼科学术会议上发言。为译作《Kanski临床眼科》副主译,参编《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学》、《眼科治疗手册——临床指南》等多部眼科著作。参与完成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项目获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治疗”项目获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往期精彩回顾

一叶障目寻真相——一例儿童眼外伤掩盖的“真相”

眼底“拆弹”记

好文!必须点好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