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青光眼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在我国,青光眼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患者仅为10%~20%,而在西方国家为70%。加之青光眼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很多患者往往过度紧张,极度悲观,因而不遵从医嘱,用药依从性低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让本可以延长的“视力年”提前结束,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对此,我国眼科权威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王宁利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青光眼治疗要重视每一毫米汞柱的眼压下降;通过药物治疗,很多患者可以终身避免手术治疗。
延长“视力年”是关键
降低眼内压(IOP)是目前唯一被证明可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视功能损害的青光眼治疗方法。控制眼压并非治疗的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该方法使患者的视神经不再受到损害,得以保存现有的视功能,有效延长“视力年”。研究表明,每降低一毫米汞柱眼压,就可以降低10%~13%视野进展风险。
王宁利教授解释道,“视力年”主要针对“自然寿命”这一概念而提出。青光眼患者在得病之后,自然寿命往往不会受到影响,但由于疾病进展,视野会逐渐缺损,甚至在自然寿命未结束之前完全失明,严重影响患者晚年生活质量。因此,青光眼治疗的核心目的是延长“视力年”,帮助患者实现“生命不息,光明不止”。
药物治疗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流方法
王宁利教授强调,在青光眼诊疗过程中,除降低眼压外,还应增强保护视神经功能。通过视神经保护药物,延缓或阻止进一步的视神经损伤,减缓视野损害,从而起到全面保障的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是降低眼压的最重要方式,应在最少药物和最小不良反应前提下,达到目标眼压。根据美国眼科学会对降眼压药物作用疗效的排名,前列腺素类降眼压效果最强,其次是β受体阻滞药(如噻吗洛尔、左布诺洛尔、美替洛尔、倍他洛尔、美托洛尔)、α受体激动药(如阿可乐定、溴莫尼定)和拟副交感神经药,疗效最弱的是碳酸酐酶抑制剂。
王宁利教授说,目前固定配方复合制剂在青光眼治疗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这些复合制剂能减少患者用药后的眼部副作用,为增加患者对药品的依从性带来积极效果。如卢美根和β受体阻断剂的固定复方制剂,能额外降低1~2毫米汞柱眼压的效果。
王宁利教授表示,国外60%的青光眼患者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比例只有30%~40%。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发现和治疗较晚,60%的青光眼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他说,药物治疗仍然是青光眼治疗的主流方法,因为手术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保证终身不用手术。
药物治疗会带来哪些不良反应?
针对患者可能会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王宁利教授说,青光眼用药属于局部用药,如果正确使用,比如滴药时按压泪囊,别让药液流到鼻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很低。
前列腺素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睫毛变长、变粗,大多数人能够接受。但有几种药特殊人群使用时还是应该小心。
心肺功能异常者要慎重使用β受体阻滞药,因为它会降低心率,那些原来心动较慢的患者使用时应由医生根据心率多少,来判断是否在安全用药的范围内;α受体激动药有降低血压、导致嗜睡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等特殊人群使用时应慎重。
专家介绍
王宁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医院院长。
年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rthurLim奖,并被大会评为中国及亚太眼科临床、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优秀榜样作用的卓越的领导者和教育家。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年入选“北京学者”。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被评为国际眼科学院院士,被美国《眼科医生》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位眼科医师。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杰出人才”。
来源:《中国医药报》记者朱国旺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