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来,Ophthalmology上报道了2例玻璃体淀粉样变性的家系(5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接受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PPV),同时辅以病理检查及基因测序。作者愣是把那么枯燥的临床罕见病串成了一则惟妙惟肖的小故事,快让我们一起去拜读下吧!
玻璃体淀粉样变性
指淀粉样物质在玻璃体中沉积,主要临床特征为玻璃体内含有絮状或颗粒状白色混浊物,可伴发于家族性淀粉样多神经病(FAP),与甲状腺素转运蛋白编码基因(TTR)突变相关,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发病率低,临床缺乏对其系统的研究。
家系图——5个患者
图A示:患者1、3、5的家系图谱(家系1);
图B示:患者2、4的家系图谱(家系2)。
开始读图
图A示:患者2的裂隙灯弥散光照明,可见晶状体内呈多灶性“伪足状”结构;
图B示:患者2的裂隙灯后部反光照明,可见晶状体内“伪足状”结构及玻璃体内混浊的丝状结构;
图C示:患者4的裂隙灯直接照明,焦点位于晶状体后囊膜,可见单个丝状伪足结构;
图D示:患者4的裂隙灯直接照明,焦点位于前部玻璃体,可见玻璃体呈“玻璃丝状”。
图A示:患者4的眼底照相,可见屈光间质混浊,玻璃体呈现特征性的“玻璃丝状”外观;
图B示:患者4的FFA,未见视网膜血管炎及*斑区水肿;
图C示:患者3的眼底照相,可见屈光间质混浊;
图D示:患者3的*斑OCT,未见*斑囊样水肿。
图A示:患者5行25G微创PPV的术中照相,正在制造玻璃体后脱离;
图B示:患者4行25G微创PPV的术中照相,玻璃体呈现“蜡纸状”外观;
图C示:患者4的术中照相,可见周边部玻璃体与血管粘连,以及血管旁淀粉样物质沉积。
图A、B示:患者4术后的广角眼底照相(分别右眼、左眼),可见赤道部前玻璃体残留;
图C示:患者4术后的眼底照相,可见血管旁淀粉样物质沉积;
图D示:偏光显微镜下的无定型组织(患者1术中抽取的玻璃体),可见“苹果绿双折射”(刚果红染色,×)。
家系基因图
图A示:患者2的基因测序结果,可见TTR的外显子2的第33个位点发碱基突变(ATC),证实家系2合并FAP;
图B示:正常对照的基因测序结果,可见野生型TTR的外显子2的第33个位点为(TTC);
图C、D示:分别为A、B的放大像。
其它资料
该2家系5名患者平均(32.4±3.4)岁,男女比3:2。所有患者体态均消瘦,并出现感觉运动自主性神经病变。此外,患者2伴有双下肢麻木,患者4在2年前逐渐出现多种全身症状(食欲及体重下降,晨起眩晕、双下肢疼痛、体温升高、尿急尿频、勃起功能障碍等)。术前视力平均1.39±0.64logMAR。
25G微创PPV术后,视力均显著提升(平均0.17±0.07logMAR)。1例患者术后2年出现开角型青光眼,但前节检查(包括房角)未见淀粉样物质沉积,施行抗青光眼手术后,眼压控制。
结论
25G微创PPV治疗玻璃体淀粉样变安全、有效。长期眼压随访切莫忽略。FAP可以以玻璃体淀粉样病变首诊,所以一旦眼部出现上述症状,一定要密切随访全身情况。
编者结语
其实,我国的临床资料极为丰富,其中珍贵者不计其数,但大部分却疏于深入及系统的研究。临床与基础本该相辅相成,正如本文作者向我们所呈现的,临床科研就该这么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