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眼压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眼视光对比敏感度检测与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转自:天津市医大眼视光职业培训学校

医院—刘桂华讲师简介

刘桂华眼视光学硕士

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现工作于医院视觉质量中心,擅长临床视功能、视觉质量的检测与评估。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我们今天微课的内容为对比敏感度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在介绍对比敏感度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对比度的概念。通俗来说,对比度指的是一幅图像中明暗区域最亮和最暗之间不同亮度层级的差异,差异越大代表对比度越高,差异越小代表对比度越低。如图中所示,黑白条为高对比度;黑灰即为低对比度。

第二个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空间频率的概念。通俗来讲,它是单位角度内黑白条的数量。黑白条越多,表示空间频率越高;黑白条越少,表示空间频率越低。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它并不是单纯的黑白条,而是渐变色,它其实是正弦条纹呈周期性变化,如图中所示。

不同的空间频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反映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图中的公交车为例子。低频的空间频率反映的是对物理轮廓的识别,就比如我们能分辨这个公交车的外形到底是方的还是圆的;中频区的空间频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相关性最高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分辨车窗、车门等;高频区反映的是对细节的辨别能力,比如车牌号等。

来院检查的患者第一项检查一般都会进行视力的检查,它可以反映出很多的信息,让医生对患者的视觉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视力反映的是高空间频率(细节)、高对比度(黑白)下的分辨能力,检查所需的设备就是视力表。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早晨到夜晚,我们环境的对比度在不断的变化;物体的大小也反映出空间频率的不同,所以,视力的检查不能反映患者全部的视觉表现。

而我们今天所要介绍的对比敏感度,它是测量了不同对比度下、不同空间频率下的人眼的分辨能力,可更全面的评估人眼的视功能。从数值上来说,它是对比度阈值的倒数。即人眼分辨物体的对比度阈值越低,对比敏感度越高,视功能越好。

从定义上讲,视力反映的是高空间频率、高对比度下的人眼的分辨能力;而对比敏感度是评估不同空间频率、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功能;所以,视力仅是对比敏感度功能的一部分。临床中使用对比敏感度曲线来描述对比敏感度功能。

常用的对比敏感度评估设备为CSV-,他被认为是对比敏感度测量的金标准,是目前是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对比敏感度评估仪器。

CSV-可以在亮室、暗室、及眩光条件下测量人眼的对比敏感度功能,及反映了人眼在不同视觉环境下的视功能,可更好的解释某些患者在不同环境下视觉表现差异的现象。

对比敏感度功能的检测需要在全矫的条件下测量,测量距离为2.5m,检测要单眼分别测量。患者需要分别分辨在不同空间频率下(A~D)不同对比度(1~8)下“竖线”存在于哪个圆中,记录每一空间频率下分辨“竖线”的极限对比度。所记录的结果记录在图中右侧的报告单中,并绘制对比敏感度曲线。图中报告单背景阴影代表不同年龄段的正常范围。

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对比敏感度功能在临床中的应用。首先,在白内障领域,经常遇到一些视力较好的白内障患者主诉夜间驾车、读书、强光下或日常生活中视物有困难。这些现象单纯用视力无法解释。早期白内障由于晶状体混浊不均匀,患者通过混浊的缝隙视物,中心视力可能仅轻度减轻,而此时低、中频区的CS已下降,加上眩光后,强烈的光线通过混浊的晶状体发生更大的散射,由于散射光干扰,在眼内形成较强的光幕,叠加到视网膜上,则引起全频GS下降。所以CS、GS能够比视力更准确、全面地揭示患者的视功能状态。

CS能发现早期视野正常而视功能已有损害的高眼压者。它反映早期视神经纤维的损害,是高眼压患者是否需要治疗的指征。研究指出,眼压的下降与CS值下降的恢复在56%的高眼压患者同时出现,而在青光眼患者却无此现象,表明了视神经纤维长期损伤会造成不可逆影响。研究显示,高眼压患者CS的下降主要体现在高频及中频区。

既往研究显示,屈光手术后早期对比敏感度功能下降,文献报道,准分子激光术后术CS下降与术后波前像差的增加及角膜存在的光散射结构如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和瘢痕有关。这可以更好的为某些患者术后早期夜间出现光晕、眩光等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用不同的方法矫正屈光不正、提高视力的同时,会引起眼球光学性能的改变,从而对视觉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图中所示为不同矫治方法下人眼对比敏感度功能曲线,可为患者提供更好视觉质量的矫正方法提供依据。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病例,该病例是一名40岁男性患者,其主诉为夜间视力下降,影响了夜间开车。该患者OU裸眼视力均为0.8,且从未带过眼镜,验光结果如图所示,眼前节检查、眼压等检查均无异常。

由于患者的主诉为夜间开车时出现视功能变差,所以我们在暗室且外加眩光条件下围棋测量对比敏感度功能。为了可以更好的解释患者出现视功能的下降,我们首先在未全矫状态下为患者测量了一次CS检查,结果显示CS曲线低于该年龄段正常值。

之后我们在全矫状态下为患者进行了CS检查,发现对比敏感度功能达到正常水平,如图所示。矫正后,对比敏感度功能正常,表明影响视觉质量问题为屈光不正,而非患者本身视觉系统问题。考虑到患者之前从未戴过眼镜,所以建议配镜仅夜间开车时配戴即可。

通过该病例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如图所示,在此我不再赘述。总之,对比敏感度在临床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可以用于解释一些视力正常但患者抱怨视物不清的现象,可为临床中出现的一些视觉质量问题的现象提供合理的解释。

今天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