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肌肉、骨骼、心肺功能以及协调性、敏捷程度都是一种锻炼,尽管运动对孩子身体有这么多好处,可孩子的运动时间却在持续减少,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场地、时间、器械不足,除去这些外部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相信每一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不希望孩子的身体有任何磕碰,可孩子总会长大,你总得让他去经历风雨,一味禁止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也没有好处,与其禁止,不如着力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其既能强身健体,又避免运动伤害。
除了有利于体格成长,运动对个人品性和心理健康都有好处。例如,体育运动中勇攀高峰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可以通过体育来培养,从运动中获得。
三宽家长学校
王秋红
小班家长课程
儿童运动中发生意外的原因
儿童运动中发生意外的原因主要有3点:
第一,体质差,体能弱。脱臼是常见的幼儿运动损伤,其发生和体质差有明显关系,说明关节发育不完全,尤其在5岁之前,关节没有完全钙化。
第二,没有风险意识。与成年人不同,幼儿没有风险意识。荡秋千在成人眼中是存在一定风险的,但在孩子心里,秋千只是一种有趣的游戏。
第三,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运动损伤一般集中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脚踝、头部和手指损伤的概率最高
膝盖和面部挫伤和擦伤
脑震荡问题也需要家长额外重视
家长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在运动中受到伤害
因为有可能在运动中受到伤害就刻意减少孩子的运动时间是不可取的做法,只有遵守生长发育的规律,孩子才会健康成长。为避免伤害的发生,家长需要结合孩子的运动能力为其制定运动计划,并做好关节的防护。如果孩子特别喜欢某一项运动,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过分干预孩子们的运动爱好。
如何增强孩子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消灭不安全因素:
?环境,设施要安全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不要进行危险运动
可以锻炼平衡性、协调性、敏捷性的游戏
跳绳、丢沙包
孩子不宜常做的运动:
?成人式的跳高跳远(对骨关节有冲击);
?拔河(属于对抗性强的运动,小心对手腕和心脏的伤害);
?长跑(能量消耗过大需要超强的耐力);
?倒立(增加眼压和颅内压不利脑血管和视觉器官);
?扳手腕(关节囊松弛易发生扭伤);
?器械负重练习(不利心肺发育)。
在良好的行为中形成自我保护习惯:
在运动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身体拉伸,关节活动。有些大孩子玩的游戏,家长需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能玩。
学习自我保护常识,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保护受伤肢体,以免再伤。受伤之后不要硬挺和坚持,可能需要支具和拐杖来保护受伤部位,不让伤情加重。
?休息。受伤部位至少休息24-48小时不要活动。
?冰敷。可以将冰块加水装在塑料袋内,可以有效止痛和减少肿胀,每2-3小时需要敷一次,但不可以在睡觉时敷,避免冻伤。热敷、泡脚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加压包扎。用弹力绷带、或者用弹性的围巾、衣物,把受伤部位加压包好,目的是防止进一步肿胀和限制活动,但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