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眼压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血液透析中低血糖机制及预防 [复制链接]

1#

1

低血糖的危害

损害心脑血管以及全身多脏器。

对于中枢神经和脑组织而言,可使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和下丘脑受损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最终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肌张力障碍、生命体征减弱等。

低血糖发作是潜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与正常血糖及高血糖相比,低血糖与心脏缺血的相关性更大,它能造成左室收缩功能增加、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加之血液呈高黏状态,最终可引起或加重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猝死。

低血糖还可显著减少玻璃体中葡萄糖水平,加重视网膜缺血性损害,使眼压突然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出血。

血糖急性下降可使肾血流量降低约22%,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约19%,也增加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2

原因

①使用外源性胰岛素控制血糖,而肾衰时外源性胰岛素降解减少,半衰期延长,且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可被血透析清除。

②肾功衰竭时,肾脏对胰岛素灭活能力受损,而经过透析后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增强,所以非糖尿病患者血透析过程中也会出现低血糖。

③无糖透析液:葡萄糖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透析器膜,受浓度梯度的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可通过透析膜进入透析液中,一次治疗(4h)损失葡萄糖25~30g,从而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④血糖利用增多:肾功衰竭时患者体内的中、小分子尿*素对胰岛素产生拮抗、抑制作用,而血透析清除尿*素物质后解除了胰岛素的被拮抗和被抑制状态,血糖利用增多,致使血糖降低。

⑤葡萄糖吸收减少:肾功衰竭患者食欲低下、恶心、呕吐、腹泻等,血糖降低。

3

临床表现

神经组织:低血糖症状主要由于神经组织缺糖引起,与血糖下降速度有直接关系。

·

下降迅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突出(心悸、出汗、手抖等);

·

下降慢:交感神经症状不典型或迅速出现中枢神经受抑制表现。

心脏:心律失常

低血糖时心律失常是由于低血糖时能量产生减少,心肌能量供给不足,心脏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发生紊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等分泌增加,均可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

4

透析低血糖预防

①透析前了解病人进食情况,尤其是透析前一餐进食情况,如未进食或进食过少,应在透析1h左右鼓励病人适量进食。应密切注意血压情况,避免由于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血管扩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使血压下降。进食太晚加上超率量的增加更易发生低血压。

②对于老年病人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病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症,可在透析结束前60min输注50%葡萄糖而不引起透析后血糖升高,其既可以增加有效血容量,同时又可以补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过程中糖的丢失。

③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可持续静点葡萄糖注射液并监测血糖。

来源:透析圈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

请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